
11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吉祥物“喜洋洋”和“樂融融”在開幕式現場表演。 新華社發
11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開幕。20對可愛的吉祥物人偶“喜洋洋”“樂融融”登場,瞬間變成全場焦點之一。它們活力滿滿,一會兒輕盈地旋轉跳躍,一會兒俏皮地搖頭晃腦,盡顯活力與萌態,成為傳遞大灣區活力的小精靈,瞬間“圈粉”無數。從“武術少年”到“國民萌寵”,萌倒一眾網友的“喜洋洋”“樂融融”吉祥物的內膽竟然是一群武校學生!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為了呈現出最佳效果,需穿戴8公斤重的演出服數小時,每天訓練旋轉跳躍數千次。這對作為內膽的孩子們來說,已是家常便飯。從一開始的笨拙到熟練后摸索出符合吉祥物的“呆萌”動作,支撐“吉祥物”出圈的是孩子們踏實的基本功和艱苦的訓練,亦離不開他們“天真愛笑愛琢磨”的性格特質。

吉祥物扮演者武佳琪(左)和吉木沙子(右)。
四個月修煉“剛柔并濟”萌態
“一個簡單的賣萌小動作,在人偶服內膽里實際要做出的動作幅度特別大。”
離十五運會開幕式已經過去好幾天了,但網絡上關于十五運會吉祥物人偶“喜洋洋”“樂融融”演員的討論一天比一天“熱”。吉祥物演員們時刻飽滿的狀態和展現出來活潑開朗的個性與吉祥物軟萌的外表完美貼合,有觀眾親切地稱呼它們是繼“冰墩墩”后又一萌物,也感嘆吉祥物內部表演者為其賦予了有趣的靈魂。
為吉祥物賦予靈魂的原來是一群來自佛山市黃飛鴻文武學校的學生,他們年齡在14-16歲之間,也被網友們親切稱呼為“小孩哥”。11月11日,佛山市黃飛鴻文武學校副校長張瑩嫣及參與吉祥物表演的學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能夠擔任這項重任感覺驕傲又激動。
時間追溯到2024年12月2日。組委會致電張瑩嫣,表示希望能在該校挑選一些學生作為十五運會的演職人員,其中就包括吉祥物人偶服演員。
“選拔標準相當嚴格。”黃飛鴻文武學校總教練薛義官回憶道,“首先,吉祥物形象萌態十足,演員的個性也得可愛;其次,要紀律性強,這樣才能配合完成各類動作;再者,由于吉祥物重達8公斤,學生必須具備扎實的武術功底,唯有如此,才能在艱苦訓練中迅速適應,實現武術剛勁與吉祥物可愛的完美融合。”就這樣,一批開朗又充滿活力的武校少年脫穎而出。
2025年8月,學校給放暑假的學生逐一打電話,通知他們提前回校訓練。“他們平時訓練動作利落,要做出歪頭、扭胯的萌態,得從頭學。”張瑩嫣說。
針對性訓練為期4個月,日常訓練內容豐富,包括每天的跑操,還有上肢、下肢以及核心力量的訓練,主要目的是提升他們的耐力和平衡力。為了讓“海豚”擺動更自然,他們每天對著鏡子,練習旋轉、跳躍、擺臂超2000次。薛義官說,每次訓練孩子們都大汗淋漓,衣服濕了換、濕又再換……
長期磨練達到與皮套的完美“萌”合
“許多在臺下被記錄的動作都是自然而然地做出的,沒有刻意地表現。”
十五運會開幕式上驚喜亮相后,不少被現場觀眾無意“捕捉”到的吉祥物扮演者們萌趣十足的動作再度掀起了一股熱潮。其中,他們蹲起又跳開、快速擺尾的動作更是讓不少人感嘆其與白海豚“呆萌”的形象完美貼合。
“動作的出圈讓人意想不到。”學生武佳琪表示,大家平時就愛動、愛跑、愛跳。“剛開始大家都先適應人偶,一開始想揮手,磨合后可以自如地行動。許多在臺下被記錄的動作都是自然而然地做出的,沒有刻意地表現。能夠得到大家的喜愛,感覺很開心。”這也是許多觀眾喜愛全運會吉祥物演繹的原因,少年人天然去雕琢的演繹與充滿活力的想法,與吉祥物傳遞的理念不謀而合。
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動作缺乏操作難度。記者現場試穿了8公斤的“喜洋洋”“樂融融”的吉祥物服裝,發現連簡單的把腳部擺正都十分困難。“很多人初穿服裝會遇到這種問題,擺正它需要大腿用勁、腳尖繃直、腳跟用力。”武佳琪說。
因為表演者的手部位置實際位于頭套處,萌翻一眾人的“擺手快走”動作,實際上需要腰和胯大幅度地帶動皮套手部的搖動,最終呈現出視頻中的狀態。想做到“人偶合一”需要數千次訓練。“如扭胯、跑步的動作都需要長時間地訓練,我們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訓練,不斷地磨合,才能做到與皮套的完美融合。”武佳琪說。
少年變化肉眼可見
訓練的日子里,少年們的變化肉眼可見。漸漸地,不僅能夠出色地完成導演組指定的動作,還在日常玩鬧中,創新出了許多高難度動作,例如:倒立斗舞、搖尾巴、飛踢等。
體重的變化也相當明顯,“一開始訓練的時候,孩子們還都是圓嘟嘟的臉,幾個月下來,發現他們的臉都變尖了,每個人都瘦了。但是他們的臉色也比以前更紅潤了。”張瑩嫣說。
“營養有沒有跟上?”面對記者“質疑”,薛義官笑著解釋道:“食堂每天準備4餐,早餐有包子、玉米、紅薯,午餐和晚餐是米飯、面條配葷素菜,晚上訓練結束還有夜宵加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一定不能怠慢的。”
“給大家帶來快樂很幸福”
對于開幕式,“萌趣擔當”們怎么看?
作為“萌趣擔當”中的一員,16歲的武佳琪說,為完美呈現大灣區吉祥物的最佳狀態,他比任何一次訓練或彩排都更加賣力。身著8公斤重的人偶服,在臺上一刻不停地蹦跶半個多小時。
他分享了人偶服視角中的開幕式舞臺,“視野只有嘴部網紗的一條縫,只能看到前方兩三米的路和身邊的工作人員,但耳麥里傳來的音樂聲、樂器聲,還有如潮水般的歡呼聲,光聽著就特別亢奮,同時也深感光榮,特別想扒下頭套看一眼。”
同樣16歲的吉木沙子,回憶開幕式上的經歷時分享道:“跑到后半段真的有些累,但一路上有很多人跟我打招呼。退場的時候,遇到一個小朋友興奮地喊‘喜洋洋’來了!我在頭套里忍不住笑了出來,又做了幾個可愛的動作,疲憊感瞬間一掃而光。”他坦言,自穿上人偶服后,類似的場景數不勝數,能給大家帶來快樂是一件幸福的事。
“脫下頭套后,我第一件想做的事情,就是回頭看看完整的全運會舞臺,真的好美!”吉木沙子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