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章甘霖抗日民眾夜校舊址。
甘霖抗日民眾夜校舊址位于麻章區甘霖村內,這里曾是雷州半島抗日青年的啟蒙課堂。抗日戰爭爆發,雷州半島的抗日救亡運動風起云涌,甘霖夜校在油燈下悄然開課,講授文化知識的同時,更傳遞抗日救亡的信念。許多進步青年在此點亮求知之火,走上救國之路,投身抗戰洪流。如今,甘霖夜校作為紅色教育基地重獲新生,紅色基因在新時代持續煥發光芒。
以夜校為陣地:
傳授知識點燃革命熱情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8年,共產黨員黃其江、陳其輝等人發動成立了遂溪青年抗敵同志會。1939年,青抗會派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支仁山、招離、王國強等人到甘霖村在梁氏宗祠開辦農民抗日夜校。
辦校之初,村民不理解辦學目的,男人抱著“少惹是非”的思想,多數人不太想進夜校;婦女受封建思想束縛,怕被人說“不守本分”也不敢進夜校,參加夜校的村民只有40多人。為了更廣泛地發動村民上夜校,夜校教師克服困難、排除阻力,到群眾中去做細致的教育工作,他們在與村民同住、同桌共餐、下地同勞動中很快熟悉起來,深入淺出地向村民宣傳共產黨的抗日救亡主張。經過一番努力,甘霖村村民逐漸樂意聽講抗日救亡道理,夜校成員日漸增多,不少婦女也沖破封建枷鎖的束縛,加入夜校學習的行列。
夜校老師教群眾識字、唱抗日救國歌曲、演抗日戲劇、出墻報、寫標語等,還組織抗日宣傳隊到麻章圩、黃略圩和周圍村莊宣傳抗日救亡活動,給沉靜的村莊帶來了革命的信息和活力。很快,甘霖村成了遂溪東區農村的抗日斗爭中心,吸引了附近村莊的群眾紛紛前來夜校學習。甘霖夜校迅速發展到300多人,成為當時遂溪辦得最早、規模較大的夜校,燃燒起群眾烈火般的革命熱情,掀起了遂溪東區乃至整個廣東南路抗日熱潮,它的建立為中共廣東南路特委動員民眾抗日救亡、籌集抗日資金和物資、培養軍事干部等作出了較大貢獻。

粵桂邊區“農民大王”梁汝新故居。
讀書聲化為號角聲:
夜校培養抗日中堅力量
在抗日夜校的基礎上,甘霖先后成立了“青抗會”“抗日通訊站”“抗日交通站”“抗日消費合作社”“抗日婦抗會”“抗日兒童團”“抗日武術館”等抗日組織,推動甘霖抗日夜校抗日救亡活動轟轟烈烈開展。
甘霖自成立抗日夜校和“青抗會”以來,一批進步青年的思想覺悟日臻成熟。1938年底,許旺被吸收為中共黨員;1939年春,梁汝宏、梁甫、黃桂、梁汝新、梁和等5人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此基礎上1939年5月中共甘霖黨支部成立,許旺任書記。甘霖黨組織成立后,積極發展黨員,壯大組織力量,甘霖先后成立南、北、婦女三個黨支部。抗日戰爭期間,甘霖支部吸收55名進步青年入黨(其中11名女黨員),解放戰爭期間吸收1名黨員。甘霖黨支部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向周圍村莊擴大發展黨員,并成立黨小組或黨支部,先后在周圍18個村莊領導建立黨小組或黨支部,發展黨員幾十名。
1943年2月,日軍占領雷州半島,根據中共南路特委指示,甘霖支部積極開展武裝斗爭。1943年5月甘霖成立第一支抗日游擊隊,6月,甘霖抗日游擊隊襲擊馮家塘日偽軍據點。此次戰斗由于敵人火力強大,游擊隊武器不足,日軍援軍迅速,造成甘霖游擊隊中隊長、排長和戰士五人犧牲。1944年3月,成立甘霖第二支游擊隊。6月打響智取黃略日偽鄉公所戰斗,此戰經過充分準備,成功俘虜了20多名日偽軍,繳獲步槍20多支及子彈、藥品一批。甘霖80多名游擊隊員先后參加上百次對敵武裝斗爭,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作出了貢獻。

甘霖村退休干部梁關度介紹甘霖抗日民眾夜校歷史。
英名永鑄:
夜校燈火照亮英雄路
抗日戰爭時期,甘霖夜校不僅是傳播知識的課堂,更是一座孕育英雄的熔爐。無數青年在這里接受啟蒙,將救國信念鑄入靈魂,最終奔赴戰場,成為雷州半島抗日烽火中的中流砥柱。從識字課本到抗戰槍桿,從油燈微光到歷史星河,甘霖夜校用知識與信仰,照亮了一代人的英雄之路。
梁汝新,1938年成為遂溪青抗會第一批會員,次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8月任中共甘霖黨支部書記。他發動大批群眾參加抗日斗爭,發動群眾對敵斗爭的方法被粵桂邊區廣泛推行,被譽為粵桂邊區“農民大王”。吳森(又稱吳嬸),被譽為“革命母親”,1940年入黨,任遂溪東區婦女會會長,甘霖婦抗會會長。她動員并帶領全村及附近幾十條村莊的婦女參加抗日斗爭,其子粵桂邊區人民解放軍新編第二團第二連連長梁彪在筆架嶺戰斗中犧牲。李蘭,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甘霖婦抗會副會長,動員和領導甘霖以及周邊十幾個村莊的婦女參加抗日斗爭。1947年10月,李蘭在界炮鎮北涯村掩護黨組織撤退時被敵人抓捕。敵人對她用盡了酷刑,但是她始終威武不屈,視死如歸,英勇就義。
歷史是一面鏡子,照亮未來。為銘記那段歷史,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甘霖夜校舊址被修繕、保護并利用。甘霖夜校舊址,1995年被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廣東省老區建設促進會公布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2013年被中共湛江市委黨史研究室命名為“湛江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這座抗戰舊址被賦予了新的時代使命。曾經的抗日火種傳播地,如今已成為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課堂。每當學生在此宣誓、黨員在此重溫初心,甘霖夜校舊址便煥發出新的生機。它跨越時空,將烽火歲月里的讀書聲、救國志,轉化為鮮活的教材,警示后人珍惜和平,更激勵新時代青年從歷史中汲取力量。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