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海一心》主題歌
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唱響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
在光影交織中拉開帷幕
這是首次由粵港澳三地
聯合舉辦的全運會

↑這是11月9日拍攝的開幕式現場。
由廣東省
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組成的東道主方陣并肩入場
現場掌聲雷動 歡呼四起


↑11月9日,廣東省體育代表團、香港特別行政區體育代表團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體育代表團在入場儀式上共同入場。
粵港澳三地火炬手
踏浪而來 拾級而上
點燃全運會主火炬
全場觀眾熱血沸騰
氣氛達到最頂點

↑11月9日,火炬手蘇炳添(中)、張家朗(右)、李祎在開幕式現場跑向主火炬。

↑11月9日,火炬手蘇炳添(中)、張家朗(左)、李祎點燃主火炬后向觀眾致意。
本屆全運會
香港派出600多名運動員
代表團總人數超1800人
規模創參加全運會以來歷史之最

↑11月15日,香港隊選手奧斯卡(右)在鐵人三項男子個人比賽中。

↑11月17日,香港隊選手賴禎敏在馬術場地障礙團體賽比賽中。

↑11月19日,香港隊選手黃澤林在網球男單半決賽比賽中。
香港賽區6個場館承辦8個競技項目
為不同賽事組織多輪測試賽
共委任16000多名志愿者
組成香港歷來最大的義工團隊
共同搭建“流動的橋梁”

↑這是舉辦全運會擊劍、七人制橄欖球和男子手球等比賽的香港啟德體育園(2024年12月8日攝)。

↑這是舉辦全運會場地自行車比賽的香港單車館(10月26日攝)。

↑11月15日,志愿者在路旁為參加田徑項目女子馬拉松比賽的選手加油。
澳門代表團總人數超400人
7個場館承辦5個比賽項目
3500名志愿者深度投入服務
全力以赴共赴全運之約

↑11月16日,澳門隊選手朱雨玲在乒乓球女子單打銅牌賽中發球。

↑11月9日,澳門隊選手何鍶朗在網球青年組男子團體第1輪單打比賽中回球。

↑這是舉辦全運會排球女子成年組比賽的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10月29日攝,無人機照片)。

↑11月15日,澳門賽區志愿者在比賽場地所在的澳門永利皇宮南門戶外草坪迎接觀眾到來。
全運賽場上
港澳運動員奮力拼搏 屢創佳績
香港代表團金牌數再創新高
在游泳、場地自行車等項目上
勇奪多枚金牌

↑11月15日,冠軍香港隊選手何詩蓓在游泳女子100米自由泳決賽頒獎儀式后。

↑11月17日,冠軍香港隊選手李思穎(左一)在場地自行車女子全能賽記分賽中。

↑11月14日,冠軍香港隊(中)、亞軍山東隊(左)、季軍北京隊(右)在7人制橄欖球男子頒獎儀式上合影。

↑11月19日,香港隊選手和教練在男子花劍團體金牌賽奪冠后向觀眾致意。
澳門運動員獲得
空手道男子業余組團體型賽冠軍
澳門隊首次在全運會群眾賽事中奪金
女飛人呂艷蘭首次闖入百米決賽
打破歷史 令人振奮

↑11月6日,冠軍澳門隊在空手道男子業余組團體型決賽頒獎儀式上。

↑11月16日,澳門隊選手呂艷蘭在田徑女子100米預賽賽中。她最終晉級決賽。
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
兩個“首次”跨境賽事
創造全運會歷史的同時
彰顯港澳賽區辦賽水平
充分體現大灣區
協同發展的強大優勢


↑11月8日,選手在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賽決賽中經過港珠澳大橋。

↑11月15日,選手在田徑項目男子馬拉松比賽中經過深圳灣體育中心。

↑11月15日,選手在田徑項目男子馬拉松比賽中經過深圳灣口岸。
家門口舉辦的全運會
亦讓港澳民眾振奮不已
人們觀賽熱情高漲
賽場秒變“主場”
體育盛事提振文旅消費
“體育+旅游”模式持續升溫
更多旅客和運動愛好者走進港澳
感受“國際旅游城市”
“世界文化遺產之城”風采

↑11月16日,觀眾在擊劍男子花劍個人銅牌賽現場為香港隊選手張家朗加油。

↑11月11日,在澳門舉行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女子排球成年組小組賽B組比賽中,觀眾在比賽現場加油助威。

↑11月11日,在香港舉行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籃球男子22歲以下組小組賽中,現場主持人在比賽間隙帶著吉祥物與觀眾互動。
體育是最好的溝通語言
粵港澳三地合辦全運會
既是辦賽史上的創舉
更是“一國兩制”
在體育領域的生動實踐
這場承載著三地同心愿景
寄托著全民體育期盼的盛會
必將書寫嶄新的灣區記憶
進一步推進融合發展新篇章
記者:李鑫、胡虎虎、肖藝九、李一博、杜宇、陳斌、毛思倩、鄧華、梁旭、吳魯、呂小煒、張金加、王申、陳鐸、朱煒、馮開華、張晨霖、薛宇舸、江漢、顏麟蘊、孫凡越、丁增尼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