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傍晚,徐聞縣錦和鎮外羅漁港海域,漁民的生活恢復正常。記者郎樹臣 攝
臺風“麥德姆”正面突襲徐聞縣東部沿海,素有“果蔗之鄉”美譽且坐擁廣東八大漁港之一的錦和鎮,漁業、農業雙雙遭遇重創。風雨過后,全鎮上下迅速行動,在倒伏的蔗田與忙碌的碼頭間,打響一場降低損失、搶回收成的救災復產戰。
作為錦和鎮的特色支柱產業,優質果蔗依托當地獨特地理與氣候優勢,已形成5000多畝種植規模,年產值超6000萬元,主要集中在紅星、錦豐、那楚、坑口等村。原本連片的蔗田長勢喜人、豐收在即,卻在臺風中“折戟”——部分被大水淹沒,更多植株嚴重倒伏。
“扶起來、管到位,損失就能少一點!”10月6日下午,紅星村的蔗田里滿是村民救災的身影:排水清淤、扶正蔗株、培土固根,每一步都透著搶時間的緊迫感。村民吳尾的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后續再追次肥、加強管理,爭取把臺風造成的損失補回來。”
另一邊的外羅漁港,同樣是一派“與時間賽跑”的復蘇景象。作為國家二級漁港,這里不僅是錦和鎮漁業的“命脈”,更承載著鯧魚、對蝦、貝類等豐富海產的捕撈與養殖產業——全鎮2300畝對蝦養殖、1.6萬平方米網箱養魚、1000畝貝類養殖,均依賴漁港運轉。盡管臺風導致部分漁船損毀、魚排被刮飛,但6日傍晚的外羅碼頭已重現生機:漁民們有的整理修補網具,有的駕船出海重啟捕撈,滿載而歸的漁船剛靠岸,新鮮漁獲便被快速打箱裝車,送往市場保供應。
目前,錦和鎮的救災復產仍在持續推進,力爭讓果蔗產業與漁業盡快回歸正常生產軌道,最大限度挽回臺風損失。
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