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十四五”期間我國非遺保護成果突出,非遺正日益融入當代生活,綻放新光彩。
“十四五”期間,我國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325項,第六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942名,14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通過驗收,國家級、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達到276個。中國非遺館及浙江、廣東、新疆等9個省級非遺館開放運營,累計對2290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記錄。

“十四五”期間,非遺保護傳承隊伍更加壯大。中國非遺傳承人研培計劃深入實施,支持130所院校舉辦435期研培班,延伸培訓人數達10萬人次。100余所高校設立非遺保護本科專業和相關研究方向。
“十四五”期間,非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用更加彰顯。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持續推進非遺助力鄉村振興,各地建設1.29萬余家非遺工坊,其中包括693個脫貧縣、135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帶動120萬余人就業增收。

十四五期間,我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項目達到44項,數量居世界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