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中醫正骨隨叫隨到,夜間門診破解“上班看病難”,老年公益陪診讓老年人就醫無憂……走進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這些浸潤著人文溫度的醫療服務早已成為日常。這份民生暖意的背后,是醫院以黨建為“紅色引擎”,提升診療水平,深耕服務,錘煉作風的扎實答卷——醫院黨委斬獲“全國敬老文明號”“廣東省老年友善醫療機構”等國家級、省級榮譽,入選國家醫養結合典型經驗名錄(廣東省唯一中醫醫院),連續七年黨建考核獲評“優秀”,2024年抓基層黨建述職獲湛江市直工委“好”等次,兩度獲評“先進基層黨組織”,內科第一、骨傷科第二黨支部先后躋身市直機關“四強”黨支部。
“十四五”期間,該院黨委錨定“中醫有特色,西醫跟得上”的發展理念,緊扣“高質量黨建引領醫院高質量發展”主線,精塑“黨建鑄魂強根基,中醫煥彩惠民生”品牌,探索出一條黨建與業務水乳交融、同頻共振的特色發展之路。

內科第一黨支部引領肺病科高質量發展。
鑄魂:
理論武裝夯基石 為民服務踐初心
如何破解理論學習“空對空”,筑牢思想根基?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黨委以“學”促“踐”、以“踐”固“學”破題:將理論課堂從會議室延伸至義診現場、健康宣教一線、用藥咨詢前沿,打破“學用脫節”壁壘,推動理論學習與為民服務深度融合,構建“一次學習、一次服務、一批群眾受益”實效閉環。
2025年8月6日,吳川一家養老院里,“黨建引領送健康·中醫服務暖民心”義診火熱開展。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陳滇,內科第三黨支部書記、湛江市名中醫黃霞率黨員專家團隊下沉,不僅為老人定制“一對一”診療方案,更帶火龍罐、溫通刮痧等特色療法上門。“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名中醫服務,這藥貼在身上暖到心里!”剛體驗完理療的張阿婆笑著說。這并非孤例,而是醫院深化“黨建+健康服務”、轉化理論成果的常態。為夯實思想根基,醫院還構建多層次學習體系:以常態化讀書班、中心組學習強理論,分層組織黨務干部赴黨校、紅色基地“淬火”;同步建立警示教育長效機制,將案例轉化為“廉潔行醫”承諾并接受群眾監督。一系列舉措環環相扣,讓理論學習扎根實踐土壤,真正從“紙上”落到“事上”。

持續開展“黨建引領,中醫藥文化下基層”活動。
強基:
支部建在科室上 融合互促雙提升
“支部強,則學科興。”醫院黨委堅持黨建與業務“同謀劃、同部署、同考核”,以“四強”黨支部建設為抓手,遴選“最強堡壘”“最強先鋒”樹標桿,深化“雙培養”工程—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標桿,讓黨建“軟實力”成為學科發展“硬支撐”。
走進榮獲首批市直機關“四強”黨支部稱號的內科第一黨支部,其蓬勃的發展勢頭令人振奮。支部所在的肺病科,已成功建設成為國家中醫重點專科協作單位,廣東省中醫重點專科、廣東省中醫名科、湛江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重點研究室,并帶領科室順利通過國家三級醫院PCCM(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規范化建設項目認證,這標志著科室建設達到了國家級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水平。支部通過“雙培養”工程,培育出國家級名老中醫傳承指導老師1名、省名中醫2名、市名中醫2名,搭建起臨床教學科研平臺,如今正向著“國家重點中醫專科”目標沖刺。
同樣獲評“四強”黨支部的骨傷科第二黨支部,創新“一心二創三落實”工作模式:“一心”守為民初心,“二創”開設24小時正骨門診、建老年骨質疏松診療中心和創傷中心,“三落實”抓人才培育、技術創新、服務落地。支部原創“平衡整脊十八法”被評為廣東省中醫藥局中醫適宜診療技術項目推廣應用,所轄科室更成為國家脊柱微創技術培訓基地。支部通過“雙培養”工程,培育出全國中醫正骨整脊針推優秀人才1名、廣東省名中醫1名、湛江市名中醫2名,真正實現“黨建強、學科強、隊伍強”。

開展“中醫夜校”活動。
惠民:
精準服務破痛點 診療提質惠民生
“幸好有你,我一個人看病也不慌了!”門診長椅上,74歲的莫阿姨攥著護士小陳的手再三感謝。早前,莫阿姨因腰痛獨自來院,卻因識字少、流程不熟在大廳茫然佇立。小陳主動上前,全程陪她掛號、候診、取藥,俯身講解每一步流程,直到將老人安全送離。這樣的溫情場景,源于醫院黨委對老年群體就醫需求的精準回應。
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黨委始終以“黨建紅”為底色,將群眾的“就醫感受”作為檢驗工作的標尺。針對部分老人獨自就醫難的問題,醫院推出“老年人公益陪診”服務,并且非常貼心地考慮到部分老人不會使用互聯網預約陪診問題,在人手充足時主動為現場有需求的老人提供臨時陪診,同時配備適老化輪椅、無障礙通道與專屬導診,構建“進門有人幫、流程有人引、疑問有人解”的敬老服務閉環。這份用心不僅讓醫院獲評“全國敬老文明號”,更推動其醫養結合創新實踐入選國家醫養結合典型經驗名錄(廣東省唯一獲此殊榮的中醫醫院),并成為“廣東省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全市基本公衛老年健康管理技術指導機構”,以專業實力扛起區域敬老服務的“中醫擔當”。
“白天要上班,晚上想看病卻沒號。”“骨頭摔了半夜疼,醫院能及時處理嗎?”——針對群眾就醫的高頻痛點,醫院黨委以“黨建+業務”深度融合為抓手,推動服務供給與需求精準對接。2023年,率先推出24小時中醫正骨門診,同步增設內科、兒科、針灸科、康復科夜間門診,構建“白天+黑夜”“日常+應急”的診療閉環,累計服務患者超1.2萬人次,讓“不誤工、不誤學、不熬夜等診”成為現實。在此基礎上,醫院持續擴容“專病專治”服務矩陣:2024年先后開設老年骨質疏松診療中心、創面修復專病門診、腫瘤專病門診,2025年再添疲勞調理、胃腸功能失調、體重管理、肺結節、中醫戒煙等特色門診,整合治未病科、肺病科、針灸科等優勢資源,由主治醫師以上專家坐診,形成“專科有特色、專病有專攻”的診療格局。
從“被動響應”到“主動破題”,從“單一服務”到“體系化保障”,從老年群體的“就醫無措”到上班族的“時間難題”,從專病診療的“精準需求”到醫養結合的“養老焦慮”,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在黨建引領下,以一系列有溫度、有精度的服務升級,為群眾筑牢健康守護屏障。

推出老年友善公益陪診服務。
清風:
嚴實作風樹形象 清廉惠民暖人心
“醫術精湛盡心盡責 醫德高尚仁心仁術”“醫德高尚醫術精湛 精心護理無微不至”,兩面鮮紅的錦旗,燙金字跡在晨光里格外耀眼,86歲的老人用顫巍巍的雙手,將這兩份沉甸甸的心意,鄭重交到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外婦科黨支部書記、外科主任吳哲及其團隊手中。此前,老人被排尿難題折磨多年,直到遇見吳哲團隊,從精準診斷到細致治療,困擾許久的病痛竟快速緩解。這份“重生”的喜悅,讓老人不僅送來錦旗,還伏案提筆,謄寫了一首七律詩,字里行間滿是對吳哲及其團隊的感念。作為湛江市首屆好醫生,吳哲的身影里藏著兩重“擔當”:手術燈亮起時,他是執刀精準、解患者之痛的外科主任;黨員徽章閃耀時,他是牢記使命、帶隊伍前行的黨支部書記,“黨員先鋒”與“醫者仁心”在他身上深深交融。這兩面錦旗、一首詩,不只是對一個團隊的贊譽,更是醫院以黨建引領醫德醫風建設的生動縮影。
這樣的擔當,不僅在診室里閃光,更在街頭巷尾的危急時刻彰顯。一天下午,烈日炙烤著湛江街頭,醫院行政第一黨支部紀律委員、心血管病科主治中醫師楊日華在赴院途中,突然發現兩名男孩在樹蔭下焦灼無措:年幼男孩口鼻周圍滿是鮮血,前胸衣服已被染紅,哭聲陣陣。“我是醫生,讓我看看!”楊日華沒有絲毫猶豫,立即上前,一邊為男孩檢查和止血,一邊組織周圍群眾聯系其父母,隨后又將男孩送往醫院急診科。抵達后,他沒有立刻離開,而是向接診醫生詳細說明受傷經過與初步判斷,全程陪同檢查,直到男孩母親匆匆趕到、確認孩子安全后,才繼續回醫院工作。
從黨支部書記帶頭精進醫術、守護健康,到黨員醫生街頭施救、挺身而出,再到全院構建風清氣正的醫療生態,這些都是醫院黨委深耕作風建設、涵養醫德醫風的必然結果。近年來,醫院黨委始終將作風建設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構建起勞動紀律抽查、明察暗訪、廉政談話、風險排查“四位一體”常態監督機制——對藥品采購、診療服務等重點崗位風險點“即查即改、動態防控”,實現全流程閉環管理;縱深推進醫德醫風專項整治,建立問題臺賬“掛號銷號”制度,通過隨機抽查病歷、電話隨訪患者等方式“回頭看”,確保每一個問題整改到位、不留死角。制度的剛性約束,最終轉化為醫者的自覺行動。近年來,醫院累計收到群眾表揚信233封、錦旗150面,這些來自患者的“口碑勛章”,是作風建設成效最直接的見證。

群眾為“黨建引領,中醫藥文化下基層”活動點贊。
煥彩:
品牌引領揚優勢 中醫服務潤基層
如何讓千年岐黃之術煥新彩?醫院黨委打造“1+N”中醫特色志愿品牌矩陣——以“中醫藥文化下基層”為主品牌,衍生“中醫夜校”“三伏貼科普周”等子項目,組建“衛生健康志愿服務分隊”,健全“黨委統籌—支部牽頭—黨員帶頭”三級體系,推動中醫藥服務跨出院墻,扎根基層,讓古老醫術成為守護群眾健康的“活力量”。
2025年1月17日,春節前夕,麻章鎮民樂中街,人頭攢動,艾香裊裊,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下基層”活動現場熱鬧非凡。在名醫義診區,湛江市名中醫、內科第一黨支部書記、肺病科二區主任陳康桂正根據65歲張阿姨的情況,手寫一份冬日緩解寒咳的食療方子;湛江市名中醫、內科第三黨支部書記黃霞為群眾講授冬日護心養心妙招,并教學健心降壓養生操;中醫適宜技術體驗區前,火龍罐療法讓群眾連連稱贊:“中醫太神奇了!”這樣的健康暖流,在基層不斷涌動。自2023年11月份起,該院創新開展“黨建引領,中醫藥文化下基層”系列活動,并組建了一支以黨員醫師為骨干、涵蓋國家級名老中醫傳承指導老師、省市名中醫、青年骨干醫師的“中醫藥下基層服務先鋒隊”,服務群眾逾萬余人次,實現“專業診療+文化普及”雙軌并行,為構建基層健康服務體系、提升區域群眾健康素養注入了“中醫力量”。通過這些持續不斷的品牌活動,該院累計培訓志愿者200余人次,舉辦健康科普講座12場,線上健康咨詢超5000人次,真正實現了服務常態化、專業化,將“中醫貼心人”的形象深植于群眾心中。與此同時,該院堅持品牌帶動,將中醫藥特色與紅色黨建基因深度融合,打造了立得住、叫得響的特色載體,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黨建+中醫藥文化服務”經驗范式。
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以一個個堅實的支部堡壘、一位位沖鋒在前的黨員先鋒、一項項溫暖人心的惠民舉措,詮釋了高質量黨建的豐富內涵,成功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醫院的發展優勢、服務優勢,讓千年岐黃之術在黨建引領下,煥發出更加璀璨的時代光彩。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