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搶修線路。 通訊員陳榮 攝
10月9日上午,在廉江市體育中心,19輛消防車整齊列陣,100名身著橙色救援服的東莞消防指戰員整理行裝、集結待命。隨著指令下達,這支奮戰在廉江災后重建一線的應急力量踏上轉赴增援的新征程,大家揮手送別,用無聲的敬意為這群“橙衣衛士”踐行。這場簡短的告別,成為臺風“麥德姆”過境后,八方力量馳援廉江的生動縮影。
臺風“麥德姆”過境廉江,狂風暴雨造成多地樹木倒伏、道路阻斷、電力設施受損,城市運行與群眾生活陷入困境。災情就是命令,10月8日清晨,廣東省消防救援總隊統一調度令下達,東莞市消防救援支隊100名指戰員攜19輛消防車、9艘救援艇及機動鏈鋸、液壓破拆工具等專業裝備,星夜兼程趕赴廉江增援。
“天剛蒙蒙亮就出門,深夜踩著星光返程。”這是東莞消防指戰員在廉江的工作常態。抵達后,前方指揮部迅速與屬地對接,優化力量編組,100名指戰員兵分多路深入吉水鎮、營仔鎮、雅塘鎮、石城鎮等重災區域,與電力搶修部門并肩作戰。高溫烈日下,他們鋸斷倒樹的動作不停歇,搬運雜物的腳步不停歇,揮舞鐵鍬的弧線不斷重復,汗水浸透的救援服干了又濕。截至9日撤離前,這支隊伍累計出動71人次,清理倒塌樹木149棵、倒樹障礙139處,協助恢復供電線路16條,還妥善處置受損廣告牌、倒伏路牌等隱患,用雙手為群眾打通“生命通道”與“光明之路”。
在東莞消防轉戰赤坎的同時,廉江市橫山鎮的街頭正上演著另一場溫情送別。10月9日上午,當地干部群眾帶著果籃齊聚廣場,為南方電網貴州支援隊伍送行。“中秋節凌晨4點半接到通知,我們立刻出發,兩天兩夜連續搶修,終于讓片區全面復電。”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凱里岑鞏供電局副總經理陳毅斌的話語樸實有力。這支聞令而動的隊伍,與廉江供電局工作人員并肩作戰,用最快速度點亮萬家燈火,被群眾親切地稱為“光明使者”。
臺風過境后的廉江大地,暖流在多個戰場同時涌動。10月8日一大早,清遠供電局350名搶修人員從遂溪轉戰廉江橫山鎮,分成三組快速對接任務,借助數字化指揮后臺優勢,打響10千伏橫山線、西沖線、乾管線復電“閃電戰”。在央村的低壓臺區、坭墩塘的搶修現場,他們頂著烈日作業的身影被鏡頭定格。
更早之前,保供電的“暖流”已提前抵達。10月6日凌晨,云浮供電局應急隊的特勤發電車悄然接入廉江市公安局看守所專變,為特殊場所筑牢用電保障;當天下午,云浮羅定供電局人員在風梢村村委緊急開展發電機組接入,夜晚時分,新興供電局隊伍仍在石嶺鎮三腳墩村委奮戰。中秋佳節期間,云浮供電局“藍公益”志愿服務隊還在便民服務點為村民送上節慶燈籠,讓暖意穿透災后陰霾。
10月7日,近2000名云南、貴州電網工作人員翻山越嶺抵達廉江。在石城鎮大宦村,云南昭通供電局隊伍一邊開展搶修復電,一邊調配應急發電車進駐,村民們自發加入拉線隊伍,企民同心繪就重建圖景。通信搶修戰場上,中國電信佛山分公司15人隊伍抵達后未作停歇,立即奔赴城南、城北等鎮街排查線路,湛江鐵通、浙通服工作人員則深入山嶺修復設備,守護信息暢通。
股股暖流的匯聚,離不開本地力量的堅實支撐。早在10月3日,廉江供電局已聯合多部門開展涉電隱患排查;4日晚啟動I級應急響應后,全員返崗落實“把隱患想在前、把工作做在前”的防御原則。臺風過后,他們遵循“先復電、后搶修”原則,統籌應急資源優先保障民生用電,為外來支援隊伍搭建起高效協作的平臺。
從“橙衣衛士”的道路清障到“電力鐵軍”的燈火重燃,從本地隊伍的前置防御到外地援軍的跨區馳援,廉江在臺風災后重建中書寫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時代答卷。正如橫山鎮群眾所言:“各地都派人來幫忙,很快就恢復了正常生活,特別感動。”隨著支援隊伍陸續完成任務轉戰新戰場,廉江正加速恢復生機,而這些風雨中的堅守與溫暖,終將沉淀為城市記憶里的珍貴片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