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第二天,我就跟著爸爸媽媽回到了江西老家。吃過奶奶做的糖拌西紅柿,姑姑笑著說:“明天帶小文人去看真文人待過的地方——滕王閣!”我興奮得一晚上都沒睡好。
清晨的滕王閣披著金光,九層飛檐像展翅的仙鶴。江風(fēng)迎面撲來,吹走了七月的燥熱,我蹦跳著數(shù)臺階,1、2、3……直到第89級時,才喘著氣停下來。姑姑指著江面說:“看!王勃的詩‘落霞與孤鶩齊飛’寫的就是這里!”雖然此刻是朝陽初升,但江面碎金閃爍,幾艘游船劃過,美得像具象化了的古詩。
最有趣的是在五樓遇到一群寫生的小朋友,他們的畫板上,滕王閣有的戴彩虹帽,有的披白云紗……有個扎羊角辮的女孩畫了只大烏龜馱著閣樓,她說:“夏天這么熱,讓神龜帶它去游嘛!”大家都笑作一團(tuán)。我也拿出暑假日記本,記下這個快樂的瞬間。
下樓時,媽媽給我買了滕王閣造型的雪糕。舔著甜甜的綠豆味,倚著千年紅石墻,我突然明白為什么王勃能寫出那么美的文章——站在這么壯麗的地方,誰不想變成詩人呢?
這個暑假,滕王閣不再只是語文書里的插圖,不再只是名篇里的描述主角。它是江風(fēng)撩起的帽沿,是雪糕滴落的甜痕,還可以是孩子們畫筆下的神龜。當(dāng)我摸著被太陽曬暖的石柱,仿佛聽見千年前的詩人也在說:看,多美的夏天!
點(diǎn)評:小作者用獨(dú)特的視角向讀者展現(xiàn)了著名景點(diǎn)滕王閣。文章巧妙運(yùn)用王勃的詩句,介紹了陽光照耀下滕王閣的美不勝收;通過孩子們的畫筆,用童真想象賦予滕王閣新的活力;通過想象與詩人隔空千年的互動,感受著歷史文化的傳承。
指導(dǎo)老師:陳春梅









